人说的也并非没有道理。只是一个选择的问题,杨蕴秋要是带的是一群军人,或者说,哪怕是一些壮年男性,他可能还真会建议大家离开京城,与吴宓汇合,回头再图以后,但现在,他们的人群里,真正的壮年男性不多见,女人和老人居多,还有孩子们,就他们的身体状况,又哪里逃得过追杀?很明显,真要下山,就代表着,杨蕴秋必须放弃这些人的性命,这种事,他不愿意做,再说,逃走的危险,还比不上老老实实地躲在学校的小。
至少留在学校,有法阵保护,蛮人肯定进不来。
杨蕴秋坚持要回学校,他的学生们也都同意,寥寥几个反对的人,实在没有勇气坚持自己下山去,也只好跟上。
经过差不多两个时辰左右的跋涉,终于看到了书院的围墙。
高高的围墙,还有围墙外的铁丝网,大家虽然不知道这些铁丝网是干什么用的,但不少人还是松了口气。
没想到,书院建造的和邬堡似的,完全并不比家族的邬堡差,说不定还要更坚固些。
哪怕蛮人上来,他们也不是没有抵抗的力量,既然没有别的法子,也只好自己安慰自己。
杨蕴秋让学生分配了一下房间,因为人多,只能挤一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