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文化,其实都讲究一个辩证。从老子起,就讲刚与柔的关系,《黄帝四经》,其实也是差不多。要不怎么管这种学问,叫《黄老之学》呢!
这篇《雌雄节》,表面上看是劝统治者不要用太过刚猛的手段,要辅以阴柔的手段。其实深究内里,它一样是讲夫妻相处之道。在一个家庭中,如果丈夫太过粗暴,这个家庭是不会幸福的。女性地位不高,则这个家庭很容易出现祸患。如果依仗“雄节”屡有收获,那也只能视为积累祸因,最终是忧虑凶险并濒临死亡。如果立足“雌节”而常有所失,这正是积累福德的过程;谨慎地戒备自己而不背离“雌节”,大福就必然会来至。
这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奥妙之处,一篇经典,你怎么理解都行。
就好像孔夫子那句:“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单单是从断句上,都能分出五六种意思来,儒家也因此分成好几派,来争论这个事。其实对于上层统治者来说,怎么用完全取决于具体事件。好比一件事不需要老百姓知道的,他就会用“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如果一件事需要顺应民意,那就用“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来应对……
反正怎么用,全看使用者心情。
有人做了个很形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