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邦复的确是个很有才华的人,要不然也不会直到40岁的时候才接触编程语言,却能发明仓颉输入法和容纳50000多字的中文编码系统。
在他的带领下,技术团队不断攻克各种困难,繁体中文版汉卡很快就有了一个雏形。
与此同时,为了简体中文版汉卡的研发,吴明不断地派人去内地,邀请另一位大才倪广南。
熟悉联想联想公司的发家史的人,应该都知道这个人。
此人1961年从金陵工学院(现东南大学)毕业后,就走进中科院计算所工作。作为该所较早的科研工作者,经历了我国计算机从无到有的过程。
按照原本历史轨迹的发展,倪广南将于今年8月到加拿大国家研究院工作,担任访问研究员,年薪是4.3万加元,按官方汇率计算相当于国内工资的70倍,属于加拿大5%比例的高收入人群。
不过,倪广南最终放弃了高薪留任加拿大工作的机会,于1983年回国,投身于汉字处理技术的产业化。
1984年,倪广南带着联想式汉卡的全部技术加入联想集团的前身——计算所公司。开头几年,联想集团的利润差不多都是联想式汉卡带来的。
后来又是倪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