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达1100余年的汉唐时期,胡汉民族饮食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呈现出一幅丰富多彩的图景,也奠定了中华民族传统饮食生活模式的基础,在中华民族饮食文化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众所周知,一个民族饮食生活习惯的形成,有其社会根源和历史根源,在中国古代社会,由于各民族的历史背景、地理环境、社会文化及饮食原料的不同,各民族的饮食习惯就有明显的差异。
唐朝的繁盛期,是社会物质比较丰富、人们有更多经济条件和心思精力来追求美食的年代,来自外省和世界各地的美味食材皆汇于此,所以饮食水平相较前朝,可谓进步飞速,极尽享乐之能事的宫廷餐桌更耐不住寂寞,在大家不厌其烦地张罗下,便涌现出“烧尾宴”,“杏园探花宴”、“樱桃宴”等众多著名宴会。
据《全唐志·膳》记载道:“宴分三级,下为‘韵宴’,菜鲜肉肥,羹药柔滑;中为‘诗宴’,翅羹多汁,玉盤上餐;上为‘文宴’,金碧集聚,鹿以肉鲜”(宴会分为三级,最低级的是“韵宴”,菜和肉都很鲜美,汤很滑;中等的是“诗宴”,鱼翅与汤都美味,在用玉做的盤子上用餐;上等的是“文宴”,餐具都用金和玉制成,能品尝鹿肉的鲜美)。
“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