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从自然材质谈到人类属性,从政务规划谈到天象规律,然后推出至高理想——“皇极”,以此作为国家的指导原则,亦即人群组成国家是为了体现绝对正义。
接着,由三德再到“稽疑”,由“庶征”推至“五福”、“六极”,对亍古人而言,此一信念的作用无异于宗教的稳定力量。
但问题在于:如果“天子失德”,不但无法维持正义,反而作威作福,欺压百姓,又会有何后果?
而事实上,正是由于这个原因,造成礼坏乐崩,天下大乱,然后才有“哲学的突破”,才有儒家与道家的立论与宣扬。
原文:
惟十有三祀,王访于箕子。
王乃言曰:“呜呼!箕子,惟天阴骘下民,相协厥居,我不知其彝伦攸叙。”
箕子乃言日:“我闻在昔,鲧陻洪水,汩陈其五行。
帝乃震怒,不畀洪范九畴,彝伦攸斁。
鲧则殛死,禹乃嗣兴。
天乃锡,禹洪范九畴,彝伦攸叙。
“初一曰五行,次二曰敬用五事,次三曰农用八,次四曰协用五纪,次五曰建用皇极,次六曰义用三德,次七日明用稽疑,次八曰念用庶征,次九曰向用五福,威用六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