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笔♂趣÷岛→』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历史上有很多人拒绝过诺贝尔奖,比如原苏联,当年徳国的几个,大部分是迫于环境和政治压力,连小命都快没有了,还谈什么领奖?
当然也有极少人是“无法被金钱和荣誉收买的”,这种硬骨头连老虎凳,辣椒水都无法让他们屈服,这些人才是真正的斗士,绝不向恶势力低头。
就算是获奖的人,也有许多人迫于身边的各种压力,表面上答应接受诺贝尔奖,但会拒绝参加颁奖典礼,借口多种多样,比如身体欠佳,社交恐惧症,或者是“演唱会的档期满了”。
这些都是特立独行的老外,个性才是他们的标签。
但不管怎么说,老外对诺贝尔奖的重视程度,比华夏人要轻得多。
如果问问西欧和镁国的普通老百姓,说不定他们还记不住自己国家哪几个人得过奖——或许也是因为拿的太多的缘故吧,不像华夏百年也才几个人得奖,每拿一次,当然举国欢庆。
出于对科学的尊敬,杨顺没有学习摇滚歌手的做法。
他表现得中规中矩,颁奖晚会照常参加。
而且随行的团队有三十几人,除了杨顺和汪卉以及他们的家人之外,还有农业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