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之战,是方腊最为出色的一次防守战,二十万宋军四面围城,足足强攻了二十多天,才以死伤惨重的代价,攻破桐庐城。
方腊再次率残兵败将三万余人,退往根据地睦州城,汇集睦州各县前来相助的叛军,合计又得十万余人。
睦州之战,是神霄派祖师王文卿大展神威的一战,王文卿以神雷轰塌城墙,众宋军趁机从城墙缺口杀入城内,叛军不敌,边杀边退,退出八万余人。
恰恰在此时,南面的衢州、婺州闻讯前来助战的叛军正赶往睦州城而来,三路叛军汇合在一起,又聚集了二十万人,相继在睦州南郊,在水渡(今白沙),在青溪(贺城)一再阻击乘胜追击的宋军。
就在此时,攻下婺州、宣州、湖州和池州的刘延庆的右路大军与童贯的左路大军汇合汇合,两军重新合并为一路大军,合计二十八万余人,兵力大增,愈发锐不可当。
方腊见得宋军两路汇合,兵力激增,只得主动放弃青溪县城,撤回起义者根据地帮源、样桐一带。
农历六月初,王禀率领的宋军西军主力率先向帮源门户箭门岭(又名箭门山)发动攻势。
箭门岭的地形内陡外缓,一旦突破山口就把守不住。当时,方腊只顾把重兵放在岭北要道,而忽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