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几个乡镇,将近三百个村子,这些村子的生活垃圾,大多都没有完备的收集处理措施。
粗略估计,这将近三百个村子,每天大概可以产生200吨-300吨的生活垃圾,一年下来就是将近十万吨。
如果这些垃圾能全都交给万象处理,每年可以生产上万吨的垃圾肥料,全部销售出去,就至少是2000万元。
按照这样的规模来估计,建一个日处理量500吨的堆肥厂,就绰绰有余。
除堆肥厂之外,还要建几个小型转运站,还要雇佣至少500个环卫工人,还有几十辆垃圾车,几十个经验丰富的老司机,还有堆肥厂员工......
林林总总算下来,想把堆肥厂的架子搭起来,怎么说也要一两千万元的投资,俨然不是个小数目。
林寒和宋书清、姜瑞洋三个人,一起讨论了半晌,最终决定,将堆肥厂的地址选在距离田湖村不远的地方。
只要顺着田湖村的主干水泥路,几乎不用拐弯,就可以直接抵达堆肥厂,并且附近还有一条公路,交通便利,各方面的条件都相当不错,计划很快就被定下来。
田湖村成为南水第一村之后,宋书清跟县委县政府官员混得颇为熟络,当即由他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