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及统领炮兵营的谭峰。以聂士成与张毅对他们的器重,升任总兵,只怕也仅仅是眼前的事情了。
长江水后浪催前浪啊。
也不提卫汝贵的感叹,单说徐怀瑾到了汉城,直接接掌了朝鲜的所有军务,调兵遣将,开始部署防务。对于前线的兵力配置,进行了正对性的调整,心思细腻额的徐怀瑾与张一虎最大的不同就是稳重,年轻人中罕见的稳重,步步为营,兵力配置连环相扣。再加上他带回的八千兵力,仅仅两三天的时间,就改变了朝鲜的战局,虽然不能够成功大胜大山岩,击溃日军,但是稳稳的守住汉城,还是不在话下。
日清大军在汉城以南五十里处。连续大战两日,双方各有损伤。这次徐怀瑾没有派遣芦台练军出动,而是将新军两个大营率领着第五大营以及自己携带来的李秉衡残部,进行激战,一番大战下来,清军损伤颇为严重,不过连续经历大战的清军,在经历了血火的洗礼之后,终于脱胎换骨,有了一丝强军的架势,虽然素养不高,但是胆量与士气却打了出来,假以时日,必定可以成为抗衡日军的重要力量,不会如同国内的绿营兵那样一击而溃。
日军连日激战无功,不得不暂时退兵,暂时罢战,期待过几日,在整军大战。
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