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废弃的钻孔岩心下面的地层,全都是没有见矿。
到了见矿的地方,钻孔位置都用水泥筑起了又大又好看的封孔标志。
而且这些见矿孔,打钻间距都不大。
钻孔布置还有这样的道理,时而间距五六百米,时而间距两百米。
这么随心的吗?
在报告上,之所以钻孔间距如此不一而同,居然堂而皇之的给出了一个解释——
个别地方高程变化大,山坡陡峭,不适合安排打钻,所以进行了挪孔处理。
难怪专家组死活不通过验收。
挪孔处理的钻孔也太多了吧?
事实上,根本不是挪孔,而是把不见矿的孔直接就没有做钻孔柱状图,呈现在资料成果。
这根本就是欲盖弥彰,暗度陈仓啊!
赤裸裸的找矿造假行为!
许信一番走下来,算是见识了这些勘察工作的骇人听闻的手段。
因为地层分析视界深度设置在了400米,相比于200米深度,能量点消耗成倍增加。
他只有60点能量余额,穿过整个矿区大约四公里的长度。
视界里面自动绘制了一条剖面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