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儿”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给出的解释是“从旁诱人受骗上当的人”。源自北京方言,最早出现在上世界九十年代初,最初指的是商店或者路边小摊上雇上一个人或者几个人,假装成顾客,作出种种姿态,引诱真正的顾客购买其产品。这种促销方式,都是利用了人贪小便宜和从众的心里,北方人一般叫“托儿”,上海话则叫“撬边”“起蓬头”。
可以看出,“托儿”这个词,并不是什么好词,几乎可以算是骗子的一种,而且随着社会的演变,好像这个名称越来越不是好词了。
我认识的一个人就是“托儿”,而且是祖传的“托儿”。
这怎么说呢?难道“托儿”也有祖传的吗?
这应该从他爷爷辈说起了。
这人吧,我们暂且给他定个名字,叫常发,符合他想要发财的想法。
常发的爷爷呢,那时候就在茶楼里工作的。那时候茶楼都有听曲子的公子哥,大家都知道,你在茶楼里点一个曲目,那是要收钱的,尤其是说你要姑娘给你下一首就唱,那价格更高,有些公子哥,甚至会为了姑娘下首歌唱什么,不惜出高价。
而常发的爷爷,就是引诱着公子哥出高价的“托儿”。
就说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