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里这一切陈旧都在吴能眼中是那么美好,可在大部分同学眼里,开学,就是艰苦生活的开始了。
一个寝室三十几个人,密密麻麻挤在一起,夏天那酸爽无法言喻!
吃饭?自己去家里背米来换饭票,二两米一张饭票。
要吃菜?叫你妈妈去炒瓶咸菜带学校来就行了,不够?来两瓶就行了。
什么?吃太久怕变味?那你不会每星期多回去一次呀!
什么?艰苦?全学校都是这样过来的,你为什么特殊?你家有钱,你去学校食堂加菜,八毛钱一份,一荤一素。
每星期来回走三四十里路,碰到雨天,那一身泥,脚上那带着几斤泥巴走路的滋味让人绝望,因为这里是农村,而且是1992年。
当然,市场经济在慢慢改变这一切,学校周围也开始有了出租房,但是这种还是小众人群用,基本是同学和同学之间介绍,也开始有了小卖部,有了学校外面农家自己开的小饭馆。
不过在这个年代,中学旁边的小商店和小饭馆生意的确很一般,基本就是打酱油那种,卖一份是一个,来一个,自己家种的青菜随便炒一个菜,卖一块钱一份,有多少学生有零花钱愿意花一块钱到外面吃一个炒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