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月前,文化厅汇聚了十余位京城当地的戏曲名家,共同审阅一个新戏本,戏本的名字叫做——《牡丹亭》。
经过一整天的翻阅、审核,所有戏曲名家都激动的连连点头:“好!好本子!”
“各位老师都觉得这本子好?”见几位老艺术家激动的满脸通红,厅长好奇地问道。
“好!当然好!绝对是经典戏本。”其中一个昆曲大家激动地道:“这《牡丹亭》至情至***漫非常,绝对适合用我们昆曲进行演绎。厅长,我不管,这个本子必须给我们昆剧团。”
昆剧团,与京戏团并列的大唐戏曲班子。戏曲界向来有“南昆BJ”的说法,京剧虽然是国粹,但被誉为百戏之祖的昆曲毫不逊色。要不是昆曲有点雅致过头,没点学问根本听不懂,造成了曲高和寡的局面,只怕国粹未必就是京剧。
可即便如此,昆曲在戏曲界的地位依旧不可动摇,那些喜欢历史文化的知识分子多爱昆曲,养活了不少的昆剧演员。
只是这些年昆曲表演的多为几十上百年前的旧戏,新戏虽然也有,但经典度不足,少有坚持三年以上的。作为昆剧团的团长,好不容易发现一个经典的、适合昆剧的戏本,还不拼了老命的抢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