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了九次纸条后,我决定画两张假票约雪儿去看电影。
那时三江公社刚建了戏院,“三江人民戏院”几个大字,还是海阳名家白桦老先生写的,厚重有力,有骨有肉,白色的立体石膏字,镶在洗出石米的深灰色墙面上,很是气派,甚有份量。这戏园也就是做人戏及放映电影的地方,需要买票才能进去的。
戏园刚刚建成时,第一出戏是请粤府潮剧一团来做的,潮剧戏名叫《荔镜记》,姚璇秋老师主演的五娘,长城老师演的陈三,都是顶尖名家!一时给三江戏院增了不少名气。当时要找张戏票都很困难,几乎是洛阳纸贵一样,都要走后门,托关系才能买到戏票。
因为是第一次有份量的剧团来到三江公社做戏,而且三江人民第一次有个像样的戏台,老人们一大把年纪了,谁都希望有生之年,能看场人戏,这可是旧时富人家的家里才能享受到的。
记得当时隔壁九婶双桃,已七十多岁了,虽不识字,而且耳聋得要命,一般在正月头营神赛会时,点起鞭炮衬脚,她才听得见。也死缠着让儿子老咸,勒紧裤带,帮她弄了张票去看了一场。第二天,厝边头尾阿婶阿姆,众星捧月般态势,围着九婶双桃,嘴馋讨食般问她感觉如何?九婶嘴里叼着土卷的啲禾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