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据《太平广记》三百十七引《灵鬼志》说:嵇康灯下弹琴,忽有一人长丈余,著黑衣革带,熟视之。
乃吹火灭之,曰:“耻与魑魅争光。”尝行,去路数十里,有亭名月华。
投此亭,由来杀人。中散心中萧散,了无惧意。至一更,操琴先作诸弄,雅声逸奏,空中称善。
中散抚琴而呼之:“君是何人?”答云:“身是故人,幽没于此,闻君弹琴,音曲清和,昔所好,故来听耳。身不幸非理就终,形体残毁,不宜接见君子。然爱君之琴,要当相见,君勿怪恶之。君可更作数曲。”中散复为抚琴击节日:“夜已久,何不来也?形骸之间,复何足计?”乃手击其头曰:“闻之奏琴,不觉心开神悟,况若暂生。”邀与共论音声之趣,辞甚清辨,谓中散曰:“君试以琴见与。”乃弹《广陵散》,便从受之,果悉得。
中散先所受引,殊不及。与中散誓:不得教人。天明语中散:“相遇虽一遇于今夕,可以远同千载。于此长绝,不能怅然。”公元262年,时年39岁的嵇康因不满司马氏的黑暗统治,被司马氏集团赐死。
,临刑前他泰然自若,从哥哥嵇喜手里接过他原来那架爱琴,对着学生亲友和围观的民众,弹了一曲他最钟爱的琴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