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英武能臣都是死难,那些书呆子又不懂指挥,结果宁远团练总兵吴三桂愈的不可制。
手中有接近十万兵,又有田土农奴,还处在两国交通的要津,要说让这吴三桂率领辽兵拼死抗清,那是不可能的,但是琢磨着倚靠手中的实力去下注投机,则是这吴三桂每天都在想的事情。
吴三桂和左良玉不同,左良玉地位虽然高崇。行事跋扈,可却没有什么根基,他的兵马虽众,可粮饷取得,驻扎之地等等,完全是和当年的流贼没有太大区别,而吴三桂是世代辽东的将门。
这些辽镇地军将。在关外圈占了大批的土地,在这个时代,土地是最重要的资本和财产。辽镇军将不可能舍弃这么巨大的利益,除非有人开出更高的价格来。
目前大明朝廷是承认辽镇军将,目前也就是承认吴三桂在关外的种种利益,所以吴三桂暂时还是安于现状的。
可如今地局势,朝廷风雨飘摇,吴三桂也在为将来打算,但在崇祯十五年十一月之前,不管怎么看,都是满清更值得投靠一些。zbsp;为了不至于两面作战,鞑虏把布置在宁远一带的防线甚至后撤了二十里。而且减少了骑兵队宁远和山海关一路的骚扰,并且按照从前地规矩,派出使对吴三桂许下了种种的高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