些吃惊,这次的人才甄选,秀才功名的已经不稀罕,举人出身的也不下百人,但最先录取的却都是一些文士出身。但却行商或是有些别的经历地人物,这些人不是死读书的人,接触过社会上的实务,这样的人才是最适合胶州营文官系统的,此时急需的也是这些人。
那些举人、秀才们自然是意见满腹,不过能考出来功名,多少脑袋也是比平常人好些,及时的调整重点,应对胶州营的需要倒也是来得及。
可招募人员的这个结果缓慢地流传开来。引起的震动甚至比前次更甚,前次不过说是山东要自成局面,假借名义开设科举,收揽天下士人,但甄选人物重真才实学。而不看功名典故的做法。却让那些有一技之长,却不是文人士子的人们看到了希望。
听到这件事的人。觉得自己有资格被选中地人,不管身在何方。都想来山东尝试下,毕竟在大明想要做官,必须要在儒家典籍里面下功夫,不是每个人都能读书,并且把书读好地。
相比于文官们的紧张操劳,武将们就轻松了很多,在河间府全歼了鞑虏兵马之后,山东兵马终于是认识到了自己地实力,尽管北直隶屯驻着二十多万大军,尽管南直隶还在犬牙交错之中,可山东兵马仍然可以按部就班的休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