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来的人是持明院基久,我想绝大多数人已经记不得了,不过我以前肯定说过,他就是正亲町家季秀的二小子。
在中古时代的日本过继和改姓都是很常见的事情,无论是公卿还是武家。在当时日本把一个东方传统发展到了一个极至的地步,那就是长子继承制几乎是一种病态的形式,长子和其他儿子的关系能到君臣就不错了,那至少说明是次子名下还分到了一份产业。不过这也只是大势力(好比织田、武田和我)能够做得到,那些千八百石的小豪族就不用想了,不然用不了两代人就会分个干干净净。
与这些可怜的次子们相对应的,另一些家族的处境却更加悲惨,因为战乱或者其他的原因,这些家族的苗裔单薄最终断绝了。不过这些家族往往有着悠久的传统和显赫的名望,偌大的家业总不能就那么抛去了吧?再说没有名正言顺的家主会招来其他势力的觊觎,担缸的家臣们日子也不会好过。
正是因为这样客观环境造成的必然,日本的传统是重视家名甚于血统,只要是继承了家业的养子地位就非常高,绝对要超过那些没有继承家业的血缘子弟。养子将会把这个家族的一切荣耀和传统传递下去,这在那个时候的欧洲或中国这种情况是见不到的。
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