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锐‘狗屁大师’之语明显是语有所指。♀笔趣阁.biquku.la♀开国前就对高等教育做了规划,可两年下来,大学毕业生才一万出头,离之前目标差好一大截。这里面有客观因素,比如学生人均教育费不够、教授不够、校舍建设未完等等,而主观上则是学部担心毕业生太多影响就业。
杨锐对此原本信以为真,可当月前看到学部呈递上来的皇家科学院院士草拟名单时,他忽然有些明悟,那就是学界似乎有学阀横行的征兆。杨锐质疑名单上为何有那么多文科类院士存在,蔡元培的回答是说这人是某某大师,那人又是某某大师,听得人很是不爽,特别是梁启超还列入其中,是以他将这名单永远给‘留中’了。
大师之称,泛滥于民国。为何民国出大师而后世不出大师?以前杨锐不知,但现在身处此间,却不由质疑每年大学生毕业万余人、留学生当成宝的高等教育环境下,那些大师的含金量有多高?再则对中国而言,这是一个中西文化大交融的时代,就世界而言,这又是科技大爆发的时代,在这么一个灿烂的时代,还只出一些文科大师,真是让人脸红。
中华不是民国,不需要那么多大师,也不会每年只有几千人大学毕业生。带着后世的残念,杨锐认为总有一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