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前会议在崇政殿里举行。
天启元年后,已成定制,御前会议有三种。
一是御前内朝会议,在崇政殿举行,参与者一般为尚书省太宰、中书省司徒、门下省司寇和秘书省侍中。如果涉及军事,那么就是以枢密院使、副使和宣徽院左右承宣使为主,尚书省太宰少宰为辅。
这种会议一般商议的是重大军国事宜的决策初定。比如宣战、媾和、签约、郡守尚书都督人选等方面,赵似先跟几位重臣沟通,达成初步意见。
二是御前中朝会议,在垂拱殿举行,参与除了此前几位外,还要加上尚书省少宰和几位尚书、中书省左右资政、都察院左右都察御史、开封府尹等人。
这种会议基本是在初步意见上展开讨论,达成统一意见,定下草案,再交有司以法规形式执行。
所以,赵似给重臣加的头衔,崇政殿大学士和垂拱殿学士就展示出它的意义。
崇政殿大学士,顾名思义,有资格参加崇政殿御前内朝会议。有此头衔者,可以分别称为宰相、臬相、理相、秘相和枢相。
垂拱殿学士,就是有资格参加垂拱殿御前中朝会议。十部尚书中,目前只有吏、计、法、虞四部尚书加了垂拱殿学士衔,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