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0区间里硅可能就有有利的一面了。不过,任何情况下,高硅含量合金里必然有诸如
锰、镍、铬等合金元素来保证硬度,所以从这个层面上看,硅的应用似乎不是那么必要。
看来苏联人在制钢时对于钼元素的使用量有所保留,虽然这个元素在回火处理中是不可或缺的。当然苏联制造的钢板和穿甲弹并没有在脆性沉淀形成时进行回火的工艺处理。这样子对于钼元素的使用需求量就大大减少了。
大多数情况下,苏联生产的钢铁内合金元素含量添加的并不明智:要么过多或者过少。当然在差不多时候(1943年前)我们美国人生产的武器也是那么一回事。43年之后国内有了生产规定标准,钢铁中的合金含量有了添加要求,这样子有助于节省战略资源。
在最后要强调的一点是,如果需要的话,凭借苏联人的制作技术,也可以凭借着优良的加工产成品做得很好。同样的,他们也可以做出精致的焊缝、铸造部件。(然而)在细节上过分追求完美就意味着耗时烧钱。
从人类的历史上看,精工细作(低产)的军工没有赢过哪怕一场战争
补充:英国人对VI号战车“虎式”坦克的装甲测试
英国人检查底盘号为25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