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故事的设定还是不错的,只可惜,主创的心都太大了,又想征服国内市场,还想要讨好欧美的观众,结果被弄得乱七八糟。
影片集合了李连洁和程龙两大功夫巨星,原想着这样肯定能吸引观众的眼球,结果两个人之间的大荧幕首次对决,感觉就像关公战秦琼,这可不是夸奖,而是讽刺。
对《功夫之王》的诟病,最集中的就在于片中对中国文化符号的异化上,美猴王大闹蟠桃会的故事,跟少林寺默僧、耍醉拳的游侠、扔飞镖的小姑娘杂糅在了一起,再以一个美国青年的经历勾连在一起,并且通过金箍棒的传说,搞成了决战紫金之巅的大杂烩,未免让中国观众们觉得牛头不对马嘴。
可吴珂博始终都认为,《功夫之王》对中国文化的异化并不完全是一件坏事,这毕竟是一部主要说英语的电影,是拍给欧美观众看的,国内的票房只不过是此片票房的附加值而已,吴珂博的目标观众群本就不在于此。
对不熟悉中国文化的欧美观众来说,能够将本片纳入他们的视野,这才是最重要的,首先得让他们知道有美猴王、金箍棒这些文化元素,然后才能在此基础上提升他们的认识。
有观众认为玉皇大帝操一口流利的英文很别扭,可《木乃伊》里的古埃及祭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