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做到的,往往是一个演员最基本的表演素养。
形台声表,不求百分百的达标,但又有多少演员仅仅只是借了“炒作”的东风成了明星,而完全忘了一个演员的基本要求呢。
余南成功的背后,显然是和她的努力分不开的,谁都知道,中国各地方言都不一样,虽然落在纸面上的字都一样,但每个地方对每个字的发音都没有接近的,甚至可以说相去甚远。
英语也一样,伦敦一个口音,华.盛顿一个口音,苏格兰、威尔士说话都不一样,但好莱坞演员就能做到:影片要求用哪里的口音,就能用到哪里的口音。
很多中国人普通话都念的抖抖嗖嗖,更遑论英文了,余南却率先做出了表率:英文算什么,地道的巴黎腔儿随便来!
卡里姆德赫迪在找到余南拍摄《狂怒》的时候,她的法语基础基本为零,但导演并没有选择先拍摄后期同声,而是直接交给了她三页纸的法语台词,要求她三天以后,要能表演出来。
换成另外一个演员,或许会觉得这个是一个无法完成的人物,但是余南偏偏没有退缩,直接找到了一个正在巴黎大学念书的同学,请他来教。
余南没有选择从“听说读写”的基本做起,仅仅只是让朋友帮她翻译了这些台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