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表现战争的残酷,对人性的探求,冯晓刚在电影开头,大量运用晃动镜头,以期更大化的渲染本片主题。
这种视觉表现效果,冯晓刚是从美国电影《拯救大兵瑞恩》中找到的灵感,也许在很多人看来有刻意模仿,矫揉造作之嫌,但不得不说,大量晃动镜头,确实造就了一种紧张而令人感到窒息的压抑之感。
如电影中为了攻下国民党的领地,九连的战士们在战火中穿行,子弹在头上,身旁穿过,那到处可闻的枪弹声,那到处可见的瓦砾废墟,断壁残垣,那似乎随时可形成燎原之势的焰火,还有那到处可见的躺在雪地里的尸骨,那令人发怵的脚步声。
这些镜头画面叠加在一起,给在观看电影的观众一种似要喷薄而出的愤怒,却又无可奈何的伤感。
黑灰调的画面,打斗声,枪弹声,加上后期音效师匠心独具而配上的音乐,激昂的曲调,混合着那外界的一切声音。
那血流成河的场景,那飘落的白雪,形成鲜明地对比,而冯晓刚采用对比蒙太奇更为大胆的挖掘了时代的特质:“一念之差的人性。”
而在表现指导员的死时,外界一切声响戛然而止,仿佛开始的一切都是不存在的一般,“此时无声胜有声”。
而无声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