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过表演训练的演员,自然不算什么难事。
而冯晓刚之所以采用了这样的表现手法,一是这样看起来足够文艺,二是这样的表演最保险,可以大段的从莎剧表演中搬过来,这一特征在历帝死前的独白中显露无遗,在这一关键情节中,历帝的独白几乎照搬了莎剧,因为这个部分是最关键的,照搬是最保险不会出差错的。
可是,这样一来,灵魂也就没了。
一味地追求视听盛宴和制造银幕奇观,是中国大导们在大片制作时的一大误区,冯晓刚在不知不觉中也走进了这个华丽的误区,影片对宏大壮丽场面的营造超过对影片故事本身的经营,使得《夜宴》与已有的中国大片一样滑入“形式大于内容”的境地。
冯晓刚的贺岁电影大都以对底层人物的捕捉,赢得观众口碑。,但是,在《夜宴》里,宋铮找不到一个底层的人物,所有的角色都是位高权重的王宫贵族。
这些角色本身就与广大百姓具有距离,何况他们之间的情感缺少必要的铺垫,一亮相就爱得死去活来,一出场就是山盟海誓。
在这部以情感为主线的影片里,感情流于表面,不能与观众形成心灵的沟通,人物缺少血肉,干巴巴的躯体无法让人们与其同呼吸共命运。
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