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宣传费用挖的大坑都填不平。
特别是《大腕》在美国上映,这次华谊兄弟和哥伦比亚公司合作,倒是有点儿赚头,可是都进了人家的腰包,华谊是一个子儿都没瞧见。
最后一算账,这部电影为华谊兄弟带来的实际利益,是负五百万,也就是说,一部叫好又叫座的电影,最终还让华谊兄弟赔了五百万进去。
经济利益没捞着,外界评论也不甚乐观,正面评价说,冯晓刚抓住了幽默的某些规律,他认识到现实生活中就充满着荒诞的情节和人,就用拍正剧的方式去拍讽刺喜剧,使喜剧更可乐,讽刺更尖锐。
可也不是没有负面.评价,有人就说《大腕》除了投资大、场面大以外,没有太多的突破,插科打诨落入了“媚俗”和“教化”的套路,片子“有失艺术品位”,表现了中国电影急功近利的创作心态。
典型的受累不讨好。
要知道,当初王忠军之所以扣《生死线》的后续投资,除了宋铮那小子不听话,他想要教训一番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大腕》接二连三的追加投资。
现在想来,真TM得不偿失。
寄予厚望的《大腕》,最终除了给华谊留下了继续和好莱坞合作的希望之外,什么都没剩下,还倒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