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字?我还没想好呢,随身听已经试产成功了?那就给亲近的人是试用一下啊,看看有没有问题,然后宣传的方案也要开始进行了,对了,成本控制得怎么样?”接到了袁光华的电话,苏景祯非常的兴奋,因为终于有一个产品下线了。★笔趣阁
★
袁光华大这个电话本来是想问问品牌名字的问题的,结果外甥说还没有,他就比较郁闷了,这得等到什么时候?要知道生产出来不能总放着啊,要卖了才能回笼资金啊,原材料的购买订单现在可是已经在执行了的。
“成本控制还行,毕竟都是些老旧的技术了,周边也有相当多的零件配套厂家,一台随身听的成本大概在三百块左右吧。
不过要是大批量制造的话,应该还能降下来的,如果选用塑料做外壳的话,我敢保证能把成本控制在两百范围内。”
袁光华其实一开始并不想做这么昂贵的随身听的,要知道现在市场上一台进口的卡带式随身听也就四五百,除非是索尼的旗舰机型,不然都会在一千以内,可这是终端的销售价格了啊,出厂价肯定不会那么高的,卖四五百的随身听出厂价很可能只有最终售价的一半。
而现在自己厂里生产的随身听,要是按照业内普遍的操作手法,把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