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尝不是神来之笔?”
杨鸿儒也能写会画,但是他的水平最多止步于大师级。匠气十足但灵性不够--以上几位那都是一派宗师级人物。
王羲之接过画布,也不知道从哪拿出一支笔来说道:“画是好了...只是这字着实丑陋,羲之不才,擅做主张帮你改了吧。”
小强小声哔哔:“那可是李白的真迹……”
吴道子听了,乐呵呵地道:“原来是小白写的呀!难怪如此飘逸...你放心,我跟他乃是旧识,你就说是我主张改的,他绝不会怪罪于你。再说能得羲之兄的墨宝,那是三生有幸的事啊。”
杨鸿儒跟小强科普了一下--吴道子不但和李白认识,而且大李白2o岁,叫诗仙一声小白不犯毛病。
王羲之拈着笔,面带微笑在李白原来的字上修改起来。
为什么是修改而不是重写呢?因为画布地方实在是有限,重写地方肯定是不够的。
再说写两遍看着也不像话,这是育才文武学校,又不是育育才才文文武武……学校。
校园再大,名字也不能带回音啊!
所以王羲之只在原来的字上把边角拓开,使每一个字看上去都像是重写的一样。不过经过他这么一精修,这字一下子就浑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