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里,看过太多的内河乌篷船,很多文学作品里也有内河小船出场。就觉得这种船是穷人的东西。其实一条像模像样的那种有顶的小船,起码也得十几或几十两银子。
由于19世纪银价波动大,每克两美分~九美分不等,取中间算5美分,船价按50两算,这就是近80美元,按25两算就是40美元。无论怎样,都不是赤贫能买的起的。
而19世纪美国很多农民在交易时是常常是以货易货。一是没钱,二是纸币泛滥不敢要。连美国政府也吃不消,甚至规定过卖土地只收真金白银。
砍倒几棵树就能造船只存在于里~原木是需要处理的,最常见的就是先泡在水里几年。最关键的是~合格的箍桶匠练成最短需要5年,而学造船光学徒生涯就起码需要10年。
那种今天干樵夫,明天当渔夫之类的生活,只存在于不事生产的文人想象中。真这么玩,不被树压死水淹死就算不错了。
任何一项工作想要做好,可能都比写字要艰难的多。
这时美国的造船厂,是没什么闲工夫造载重就几吨的小船的,费时费力还挣不到什么钱,他们忙着造捕鲸船,没那闲工夫。所以,普通美国人,最多也就会搞个独木舟。坐几个人能不翻掉,第二年说不定还能发芽长出绿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