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规的各自利弊。
学塾里边,有个经常挨板子的孩子,他家在村子里,属于那种相对家底殷实的门户。
孩子自己没说什么,回到家,也没告状,估计是爹娘长辈看到了自家孩子的红肿手心,立马就不乐意了,就找到那个下手没个轻重的陈先生,埋怨不已,扬言再这么打孩子,以后就不在这边学塾念书了。那位先生也没说什么,只是点头答应下来。结果夫妇俩前脚才走,那个孩子就偷摸到学塾这边,满脸涨红,陈先生摸了摸他的脑袋,笑着说了一句,以后你再犯错,先生打还是要打的,就是会轻一点。孩子咧咧嘴,挠挠头,没说什么。
每天放学下课,陈平安经常去溪边钓鱼,也能让赵树下下厨,晚饭开个小灶。
就有几个日常读书不开窍、似乎也不太用功的蒙童,壮起胆子,跟先生一起垂钓,其中一个常年不穿鞋的高个儿,钓技不错,很快就用狗尾巴草串起一长串的溪鱼,走之前,大概是想要偷偷放入先生的鱼篓里边,可能是脸皮薄,不太敢这么做,他就故意随手丢到鱼篓附近,撒腿就跑。
陈平安也没客气,将那串溪鱼丢入鱼篓内。结果第二天清晨,孩子没交课业,照旧挨了一顿板子,疼归疼,咧嘴笑。
于是孩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