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兄,代师收徒,兴许也就没如今这么多烦心事了。
察觉到陆掌教的异样眼神,宁吉有意无意放缓脚步,只是很快就恢复正常,这是一种玄之又玄的直觉。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而且少年确实在用自己的方式,小心翼翼观察一位“白玉京掌教”。
陆沉暗自点头,所谓修道胚子,天才地材,不过如此。
陆沉问道:“小时候有没有上过学塾?”
宁吉神色黯然道:“只上过几天家塾,才学了几十个字。”
陆沉又问道:“既然有家塾,那就是家境不错了,入学第一天,可曾拜过至圣先师的挂像,给家塾夫子磕过头?”
宁吉摇头道:“那会儿我年纪很小,是族叔临时担任教书先生,不算正式入学,所以没有这些讲究。”
山下世俗的族塾,一般设置在宗族祠堂里边,不接受外姓儿童。像陈平安的这种私塾蒙馆,不拘姓氏,主要是教孩子读书识字,多是长学,正月元宵节过后开学,至冬季散馆,对塾师的学识要求不高,粗通文墨即可,当然也有那些志在举业的教书先生,学问更大墨水更多,是会一边教学一边考取功名的,不少是在富贵门户的家塾或是经馆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