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少早年潜邸内那几个都有学士头衔的老夫子,以及如今东宫左春坊一众辅官,都是这般明示或暗示的。
为此他当时与父皇问了一个问题,他们为何如此欺瞒自己。
因为太子自认不是一个听不见骨鲠之言的人,忠言逆耳利于行,这个粗浅道理,他还是懂的。
皇帝陛下说了个让太子百思不得其解的古怪答案,他们怕你默默记仇,登基之后再来翻旧账。
还说什么时候想明白了,你就勉强可以继承大统了。
老皇帝将一份出自左庶子的奏疏丢给年轻太子,说道:“你看看。”
太子接过折子,快速浏览内容,微微皱眉,是希望朝廷禁止“流外人”担任“五局郎”在内的各类清贵美官,必须任用卿相子弟和文学端士……这与太子的一贯想法是完全背离的,如今朝廷百废待兴,就该大举提拔那些有真才实学的官吏和出身不高的草泽闲士。
老皇帝见太子欲言又止,说道:“提笔拟招,我说你写。”
太子赶紧提笔蘸墨,老皇帝缓缓道:“宜依,准其奏,自今起吏部不得更注拟流外人。”
老皇帝说道:“若是还不困乏,就随便看看这些折子。”
年轻太子便挑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