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也没有到处乱逛,毕竟,他可是皇上带来的亲随,要皇上有事找不到他就不好了。
所以,他干脆坐在文华殿里看书,哪儿都没去。
皇上相召,他自然是来得飞快。
泰昌也没啰嗦,直接就把除了贪腐之外的罪状全丢给他,让他坐一边的小条桌上一个一个写票拟,就按《大明律》来,减罪一等就行了。
毕懋良曾经做过南京府尹,《大明律》背的肯定比他熟,处理起来应该比他快的多。
果然,毕懋良那处理速度相当的快,几乎是提笔就写,刷刷刷就如同行云流水一般,都不带停下来想的。
这些人处理完就该考虑重组南京小朝廷的问题了,金陵官员,十成去了七成,南京都察院和六部尚书这些手握大权的官员正好都犯了事,罢官削籍那是肯定的,正好省去他不少麻烦。
问题,他好像没这么多亲信来接替啊,怎么办呢?
接下来他还要在南直隶试验一番新套路呢,这些重要衙门当然是掌控在自己亲信手里最好。
他想了想,便提笔开始写起来。
南京镇守太监,这个好办,只需忠心就行,就选魏朝。
南京守备勋贵,这个必须是自己人。
问题,金陵这边基本上都是洪武勋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