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材料和人工加起来也得四两银子。
一万份就是八两,一千万份就是八千两啊!
一年三百多天如果天天这么印,那耗费的银子最少也得两百多万两!“
一年两百多万两算什么?
泰昌毫不犹豫的道:“两百多万两就两百多万两,这钱礼部直接从内库支取就行了。”
哪有这么简单啊,我这才光算刊印这么多报纸的成本呢。
文震孟想了想,随即又小心的道:“皇上,这报纸翻译、转运、散发还得招不少人呢。
不说别的,就这一千万份报纸发一千万人手里,那最少也得几千号人去发啊!
这么算下来,这些人的工钱恐怕也得几十万两银子一年。”
几十万两那是小钱。
泰昌还是毫不犹豫的道:“你只管招人就行了,需要多少人就招多少人,这些人的工钱也由内库来承担。”
唉,还不止这些啊!
文震孟又小心的提醒道:“皇上,微臣斗胆问一句,您想过这纸张上哪儿去买没?
大明读书人是有上千万,识字的估计两千万都不止。
问题,这些人并不是天天用纸啊,而且,纸也不是一般人用得起的。
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