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能造多少就造多少?你可知道这样的火铳,一杆多少钱?”
“多少?”
“我给你算过,一杆长枪至少一百两银子.....”
“噗”铁墨差点一口老血喷地上,一百两?这还只是枪的成本,后期子弹保养,费用更好,也就是说想要弄一百只这样的枪,最少得准备一万两白银。
这还只是打底的,相关的铁、铜冶炼,工匠制造,一切费用算进去,一百杆火枪,没有个五万两,你想都别想。
这就是时代的局限性啊,技术有限,全靠人力,成本费高的吓人。
火器很牛逼,但同样很烧钱,怪不得当初工部屡次拒绝赵士祯的提议。
大明朝稳如磐石,没有什么大的忧患,似乎并不太急需改良火器。就算有跳梁小丑闹事儿,以目前的火器也能应付,何苦再花费大量金钱换装火器?而且,就算工部和兵部都同意,吏部那边肯定也不会拨款。
那些官员短视么?是有些短视,但也情有可原。
不过铁墨有着后世的记忆,他深知发展火器的重要性,哪怕再烧钱,也得弄。而且,不仅要弄火枪,还要弄火炮。
想起现在用的红夷大炮,铁墨就觉得脑壳子疼。大同府那边就摆着五门红夷大炮呢,那玩意儿重的要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