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人。”
徐邈笑了起来:“好,既然到齐了,那就可以开始讨论秦淮河之约了。”
“诸位师弟,老师心肠仁厚,可答应与一个秀才辨法,却是已经失了名声,但我们做学生的,得帮他把名声挣回来。”
“秦淮河之约那天,诸位师弟可愿与我同去?”
台下,响起一片响应之声。
自己老师在秦淮河辨法,他们岂能不去。
听着台下的呼喊认同声,徐邈淡笑道:“好,既然大家都同意,那我们就一齐去吧。”
“至于如何为老师挣回面子,我想了个好主意。”
“待辨法结束,那名叫朱辰的秀才,定然被老师的理学奥义所深深震撼,此时我们只需要上前,稍微点拨他几句,他必然拜倒在我们国子监门下。”
顿了顿,徐邈继续道:“在感悟到老师和国子监的强大后,他必然恳请加入国子监,成为诸监生之一。”
笑了笑,徐邈淡然道:“此时,我们只需要优雅的拒绝他,就能够获得全面胜利,国子监名声大涨,老师以德服人。”
徐邈一顿分析。
十分在理!
台下的诸多监生,顿时双目一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