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力和智谋勇武之将,一场雨下来,落个功败垂成,当真是徒耗国力。
举国之力都没成功的子午谷入侵,哪是魏延随便率领个五千兵马就能成功的呢,还十日可到长安,纯粹是幻想与立功心切。
无独有偶,子午谷之险,直到民国,都不是通往长安的一条坦途。
历史上,总有那么几个愣头青不服气,比如,桓温派遣司马勋自汉中出子午谷,还未出谷就被前秦军队击败了(在天气不错的情况下,部队克服万难是能过谷的,但过谷之后,像魏延一样的大将自然还是朝气蓬勃,那手下的士兵呢?还有几分战斗力?)
明末,高迎祥也是从汉中兵出子午谷,在谷口黑水峪被孙传庭击败,一代闯王高迎祥全军覆没,自己脑袋也搬了家。
王耀武奇袭西安要活捉少帅张学良,半路因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而半途折返。
言归正传,古代行军为何不绕道攻打的第二个原因自然是怕前后夹击了。
试想,你好不容易翻山越岭,克服种种难关绕到了防守薄弱之处准备攻击,拜托,如果是同一城的守军的话,他们只要从城内调防,可以以逸待劳,轻而易举地将防守力量转换到另一个城门的。
如果是跨过城池去攻打下一个城池,那就只能芭比Q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