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口带灞字的衣服站出爱,满脸笑容:“侥幸侥幸!”
“果然贴经题会淘汰许多人,明年考诗经?要不春秋?”
李易明白情况了,今年只考论语,庄户们背下来,加上背医书,其他的属于发挥题。
这个年轻的人,从衣服上便知,工匠之子,也是工匠。
数学题乃基本功,时务策答的好,故此给高分,排在前面。
“对其他寒窗苦读多年的考生看似不公平。”张九龄摇摇头。
话锋一转:“然!朝廷选才,选可用之材,治理地方,那些书用不上,除非修书。”
“今年夏季,可补一些地方官,偏远处百姓最需要官员带领。”
李易看到大名单,密密麻麻的字,考生加起来超过两千人,有的考明算。
商人的子弟多,甚至还有一群十五六岁的考明算,相对简单。
明经、明书、明法技术含量高,不如去考进士,故此没人报。
时务策的题已经提前给,背个医书、练练算术,论语是问题吗?
其实之前有人报明经,考场上后悔,申请调换,从简单往难的换,开恩给换了。
“想是要秋天,考中亦要学习政务。”
张九龄提醒李易,考完还得学习,学完通过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