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军拙于骑兵,以步甲为主,与骑兵见长的党项人长年作战,也积累丰富的经验——这些经验从战略、战术上总结为四个字,就是“浅攻进筑”。
这也是桐柏山匪乱期间,王禀、卢雄在淮源传授众人抵御众寇的核心战术。
从战略上来讲,浅攻进筑就是要避免与优势敌军会战、决战,避免轻入敌军腹地穿插作战,于边地多筑城寨,固守边防,而在战术上更讲究步步为营、稳扎稳打,在敌前多筑营寨,步步逼近,或用车阵限制敌军来往驰骋。
郑怀忠身为西军主要将领,这一套作战思维也可以说是深入他的骨髓之中。
他率兵马,乃是先军前锋,也携带大量的偏厢式及轻型战车,也无怪于拖延到二月中旬之后才渡过伊洛河;进驻巩县之后,他照样在城外广立营寨;试探性的进攻,常常也是千余兵马携战车往敌营步步逼近。
虏兵即便在营寨附近部署精锐,但无法轻易就将防守严密的西军步阵啃开。
这样的持重之将,以这样的战略思维用之守边,或许不虞会出什么大漏子,但在此刻,却又不合时宜。
往年这时候江淮、两浙、荆湖诸路州县的漕粮应该已经装船了,就等着连接河淮之间的汴水、蔡水解冰,就会大规模运往京畿;而蔡、许、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