匪募入营伍,而一旦编入营伍便需终身为卒——禁厢军之间又有检选制度,每年将体格强壮者编入禁军,薪俸较高,而倘若在禁军中年老体蓑,则淘汰进厢军,薪俸微薄,糊口都难。
而大越立朝,也非没有征兵制。
乡兵主要就是乡野农夫之中征发,秋冬闲时操练,没有饷俸,甚至还要自备兵甲。
以往淮源的地方武备,也是募兵征兵所结合。
巡检司武卒算是募兵,人数不多,却有固定的饷钱;大姓宗族直接掌握的寨兵乡兵则又是征兵——也唯有如此才能很好的控制成本,每年除开县里拨给上千贯钱粮外,各家凑两三千贯钱粮便足够用了。
两千五百名正卒且不算,单算另募两千五百名乡兵,仅饷银这一块每年就要拨付八九万贯,算是军械兵甲服帽以及粮秣供给、军营兵舍的建造,总共算下来,一年没有十数二十万贯钱粮投进去,根本就打不住。
此外还要扩建或修造多座军寨,打通、修缮诸军寨与淮源城之间的道路,这得造多少钱粮进去?
“乡兵备寇,闲时操练,不误农时,同时也是以村寨为单位,所以容易组织。现在要各家将乡勇寨丁交出容易,但常年操练、卫戍军寨关隘,还要领出去作战,不发饷钱,叫他们的妻儿老小喝西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