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锐潜伏进来大多了。
而之所以选择鄢陵、尉氏交界处作为秘兵潜伏、集结地点,这与鄢陵、尉氏及附近地区的地形有直接关系。
鄢陵、尉氏两县地处河淮腹地,地势西北高而东南低,起伏较大,大量带状岗地分布其间,而同时中部及东南地区,地形低陷,径流排泄困难,形成大片的沼泽、湖泊。
特别是经鄢陵过境流入淮水的诸多河系,如蔡河(浪荡水),因为堤坝在之前的战事中受到人为损毁,又没有得到及时修缮,这两年来,鄢陵、尉氏境内受淹沼泽水域还进一步扩大了,利于藏兵与发展抵抗势力。
一方面鄢陵、尉氏地区民众饱受战争的苦楚,反抗情绪浓烈,另一方面汴梁降军受地形受限,想要镇压鄢陵、尉氏的抵抗势力极为困难。
虽然鄢陵位于汴梁、许昌以及宛丘三座重镇城池之间,但黑衫军借助鄢陵有利的地形,短短一年多时间来,非但没有被镇压下去,还发展到三千余众。
“义军人马暗中活跃起来,进行秘密集结,未必真就能完全逃过岳海楼的目光,”周景感慨道,“不过,也许就是如此,也许岳海楼甚至察觉到幕后有我们的身影存在,也多半会以为这一切是我们为掩人耳目——不过,就算岳海楼直觉并没有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