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 回到明末建基地 > 第九十二章 造蒸汽轮船和扩建重工业
铸造车间,生产这么重的坯件仍然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还有一个挑战,就是外壳的安装起吊。每截6吨多的重量,不是脚手架能承受的。必须在在高炉地基周围建4个20米高的砖柱,并架上起重绞链,用机械动力拉动绞车,这才能把炉壳吊起,一截一截的拼装。
    尽管困难很多,挑战很多,但顾二势力花了8个多月的时间,把新的高炉建造好了。
    投入生产后,新高炉每天出12炉铁水,每炉铁水30多吨,每天产量达400多吨。
    在建新高炉的同时,还建了配套的炼钢转炉。以前受机械动力的制约,鼓风和转动力量都不够,只能采用坩埚炼钢法。现在条件成熟了,这次重工业生产升级,直接一步跨越到了转炉炼钢。
    由于获得了鸿基煤矿,关度基地进入蒸汽动力时代。进入蒸汽动力时代,重工业生产迎来一次大踏步的升级。
    崇祯六年十一月找到鸿基煤矿,崇祯七年十一月完成第一次重工业升级。
    “都是煤的功劳啊,要不然也没有这么快完成第一次工业升级。安澜国,看在你们为我提供的鸿基煤矿的份上,将来对你们也不能太差了。”
    心情不错的顾振汉自言自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