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有人提议继续开凿泉眼,干脆以泉代泾,彻底解决淤沙和水位渐低之虞!”
“哦?二者有何优劣?”听起来第二种很靠谱,为何还会起争论?想必其中必有蹊跷。
“若开凿吊儿嘴石山,工程浩大,得不偿失,估计不及百年,又一广惠渠矣!”张缙彦不由苦笑道,“只是此渠一成,灌溉沃野八千余顷,实在是获利颇丰!”
“而拒泾引泉,虽然一劳永逸,奈何泉水如何如泾水哉?每年浇灌七百余顷,聊胜于无!”
其实张顺哪里知晓,张缙彦给自己提及之事,竟是绵延明清两朝的一桩公案。
一个方案工程繁耗,投入大,见效大,但是很可能步入广惠渠后尘。
后一个方案倒是省时省力,却只能灌溉七百余顷耕地,还真是聊胜于无。
张顺想了想,不由下定决心道:“这样吧,今日已晚,暂且休息不提。明日我与你亲至广惠渠引水处查看,再作计较不迟!”
既然他主动“巡狩”,那总不能像乾隆下江南一般,只顾吃好喝好玩好,总得查验问题,解决问题才是。
那张缙彦闻言一愣,随即不由大喜,连忙叩拜道:“得秦王如此厚爱,三原百姓莫不感恩戴德。”
你道如何,原来那“拒泾引泉”因为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