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有一定心得。
扶苏讲的课程都是比较难的理科课程。
这个所谓的难也不过是在其他老师看来,但是在扶苏看来这些知识都是自己当年小学学习的基础知识。
扶苏这个时候才明白大秦帝国现在基础教育处于什么样的位置。
就连他所谓的大学院的学生,所学的知识也不过就是自己当年的小学文化课知识。
扶苏在教一阵就觉得应该对大学进行改革,他觉得应该有基础教育。
大学院不仅要包括学习墨家知识的学生,还应该包括学习其他工匠知识的。
例如铸造,冶金,建筑。
就这样,在摸索中扶苏的大学院就这样红红火火地办起来。
大学学制三年,第一年基础教育,后两年有一年是实践学习,最后一年实习。
所有的内容被排的满满当当,所有的学费都由大秦帝国来承担,而且这些人包分配。
在咸阳城永乐天王府的遗址上,出现这样一幅搞笑的画面。
一面是大学院朗朗的读书声,一面是神殿嗡嗡的念经声。
这两边互不干扰,相得益彰,形成咸阳城内独特的风景线。
而这些大学生明显也是去接受新鲜事物的一批人。
他们几乎人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