击发结构位置,增加了保险装置之后,第一只真正意义上的燧发枪才正式问世,燧发枪最终定型,一直生产至19世纪。
然而就在欧洲普遍开始列装火绳枪的时候,在大明这个最早使用将火器列转部队的国家,却依然在使用以三眼铳为代表的的,点燃击发这种老旧的,不能主动掌握击发时间的火器,实际上已经落后时代。
明朝工匠不是没有创新精神,葡萄牙人将火绳枪带入明朝之后,嘉靖皇帝就下令仿制,等到三十七年,兵仗局就已经能够批量仿制,装备神机营。
但是这个装备新式火铳的任务,仿佛只是面子工作、政治任务一样,在装备了部分陆军之后,明帝国的火绳枪换装工作就此停滞。
但是等到万历二十年入朝参与平定倭乱,大名南北军的制式火器依然是300年前的三眼铳,以至于面对日军手中本土制造的铁炮毫无还手之力。
但是好在明军在初期吃了败仗之后,他们迅速吸取了教训,虽然我们在火枪上面比不上你们,但是我们有口径更大的大炮啊!
口径既正义在此刻初显峥嵘,利用数量庞大的火炮,明军一日破平壤,直接打的小西行长哭爹喊娘。
而明朝第一只真正意义上的燧发枪,直到明末才被毕懋康设计出来,但是